|
人們敬佛,將佛龕供于高堂之上,反映了民眾的信仰和追求。 龕,原指掘鑿巖崖安置佛像的石窟。據佛教經典《大毗婆沙論》記載:“底沙佛至山上,入吠琉璃龕,敷尼師檀,結跏趺坐,入火界定?!饼愒凇队^佛三昧海經》中也有記載:“……之須彌山有龕室無量?!痹诜鸾踢z跡莫高窟、云岡、龍門等石窟內,皆有穿鑿供奉眾佛菩薩稱之為龕室。后世轉為以石或木制,并設門扉,供奉佛像、牌位,稱為佛龕。 佛龕一般是置于小型殿宇,因此,我國對佛龕造型的設計通常也做成小型房屋造型,既有將小物大作之意,又顯得格外精巧。 明清時期,老百姓在家中廳堂設置神龕是非常普遍的現象,神龕祭拜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民間宗教文化現象,在民間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 館藏文物賞析 尺寸:168cm×73cm×265cm 清代漆金人物花鳥佛龕,此龕通體為漆金高浮雕和鏤空雕裝飾,飛檐斗拱,飛檐上金木浮雕有人物圖飾。龕體為雙層,上層為六柱二道門結構,內安有六扇推拉門,佛龕一道門楣及周圍雕有漆金博古、人物、麒麟、雙龍、喜鵲、牡丹等紋飾,門框前左右兩邊雕有兩尊漆金坐獅,龕面雕飾寓意著祈福納吉、科舉高中;下層還設一小佛龕,龕面四周均以浮雕漆金人物、花鳥為圖飾,門框四周鏤空雕著葡萄松鼠,寓意著多子多孫、富貴榮華,底部刻漆金卷草紋。此佛龕雕刻精美,金碧輝煌且保存完整,造型別致,堪稱佛龕的經典之作。 ▼細節圖
尺寸:162cm×87cm×250cm 漆金木雕花鳥紋神龕,此龕通體以漆金花鳥雕刻為主體,分上中下三部分構成,垂花柱二道門設計。龕檐上部雕刻著四季花卉和飛禽等吉祥圖案,檐內配四扇推拉門,門楣上均為浮雕漆金花鳥、人物、博古紋。龕門兩側配有金木雕對聯“玉堂映春色,珠樹發秋香”,造型猶如一座四合院。佛龕中下部均以漆金浮雕雙龍戲珠、卷草紋、靈芝、花鳥紋裝飾,腿為卷草三彎腿。此龕整體顯得氣勢磅礴,十分壯觀,制作者的雕工技巧也十分高超,是件很有藝術價值的清代家具。 ▼細節圖 尺寸:34cm×15cm×43cm 木刻漆金雕花小佛龕,此龕黑漆為地,以鏤空雕漆金紋飾為主要裝飾。佛龕為對開門,每門開四框,攢框鑲心制成,上、下兩框較窄,鏤雕漆金花卉圖案,中間兩框較大,鏤雕花卉、博古、鳳紋等,門楣鏤雕花鳥圖案。打開佛龕雙門,外沿椅鏤雕蝙蝠,里面黑漆為地。佛龕后板繪有描金山水人物故事、博古花卉圖案的屏風紋飾作為裝飾,畫工細膩人物形象生動。佛龕底座束腰膨牙,有三層紋飾。佛龕上層繪有描金回紋;束腰部分為鏤雕漆金花卉紋飾;底層為鏤雕漆金蝙蝠、卷草紋。整件器物裝飾精美,工藝精湛,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。此小型的佛龕多放置于桌案之上,故又稱為“案頭佛龕”。 細節圖▼ |